
AI四小强重新上桌了?
AI四小强重新上桌了?AI四小强(如MiniMax、月之暗面)在黄仁勋认可下重新入局,全推出Deep Research抢占AI Agent市场。面对大厂竞争,他们放弃用户规模追逐,转向技术迭代如模型升级(K2、M1等),并分化两种路径操作。需通过出圈应用证明价值,应对成本高、增长放缓的盈利压力。
AI四小强(如MiniMax、月之暗面)在黄仁勋认可下重新入局,全推出Deep Research抢占AI Agent市场。面对大厂竞争,他们放弃用户规模追逐,转向技术迭代如模型升级(K2、M1等),并分化两种路径操作。需通过出圈应用证明价值,应对成本高、增长放缓的盈利压力。
据 AI 科技评论报道,前阿里通义实验室视觉负责人薄列峰已正式加盟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直接向腾讯副总裁、混元项目负责人蒋杰汇报,主要负责多模态方向的技术攻坚。早在今年4月30日,薄列峰从阿里离职,外界曾一度传出他将赴美加入某大型科技公司,统筹多模态AI研发。如今尘埃落定,他最终选择落脚深圳,加入国内多模态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庸笔下的乔峰,在聚贤庄单挑群雄时,用一套人人会使的「太祖长拳」,打出了震慑全场的必杀效果。这门功夫看似平平无奇,却因使用者内力深厚、大巧不工,而威力无穷。
2025年7月17日,在GenAI Assembling 第五期硅谷Meetup上,最近火热的明星AI Agent 公司Genspark、Lovart、和Simular.ai的创始人,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公司SambaNova的Agent技术负责人,一起讨论了他们在今天AI Agent发展第一线所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
今年WAIC上出现了一位新玩家钛动科技,有着8年行业Know-how积累,8万+企业都是他的客户。首次亮相WAIC,就放出大招——首个全球营销AI Agent产品Navos,并非简单的自动化工具,而是在创意、投放、数据分析等营销全链路环节提供赋能。
国内 AI 创企 RockAI 提出的非 Transformer 架构 Yan 2.0 Preview。这个架构极大地降低了模型推理时的计算复杂度,因此可以在算力非常有限的设备上离线运行,比如树莓派。
一年一度的 WAIC 在明天就要开始了,在正式开展之前,我跟随官方的 city walk 路线探访了一番。 我探访的这条「AI+智慧生活路线」一共有三个目的地: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腾讯滨江大厦、模速空间的智能产品体验中心。
在硅谷最新一波 AI 创业热潮中,有一家公司的成就让我彻底震惊。Swan AI 创下了几乎所有创业常识都认为不可能的记录:仅用 3 位创始人,没有任何员工,在短短 9 周时间内从零客户、零收入,飙升至 80 个付费客户和接近 100 万美元的年化收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实现这一切没有筹集大量资金,没有雇佣一个销售人员,没有投放一美元广告,甚至没有建立客户支持团队。
Surge AI 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据标注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主创团队都极为低调,社交平台上鲜有公开动态。即便如此,Surge AI 仍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业绩大爆发,并成为业内公认的“领域最大且最好的玩家”。截至 2024 年,Surge AI 的 ARR 已突破 10 亿美元,超越了行业巨头 Scale AI 的 8.7 亿美元收入,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人工智能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 AI 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进步,同时 AI 的进步也离不开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